华为、苹果新品轮番亮相,行业加速复苏!消费电子板块集体爆发
2024-02-28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12月29日,消费电子板块集体爆发,混合现实方向领涨。个股方面,歌尔股份(002241.SZ)、共达电声(002655.SZ)、可川科技(603052.SH)等多只个股涨停,
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,2024年智能手机市场有望温和复苏,PC市场或将迎来亮眼成长。AR/VR、AIPC/AI手机等终端将带动消费电子进入新一轮产品创新周期。
新品不断涌现,行业加速复苏
近期,华为Mate系列、小米14系列等智能手机的发布,引发市场的强烈反响,销售异常火爆。
同时,华为、荣耀、传音对2024年智能手机的出货目标保持乐观态度。根据三家公司的初步估算,明年手机出货量合计将新增7000万部至8000万部,新增量约占全球手机市场的5%。
除此以外,苹果公司官方消息显示,苹果首款MR头显设备Vision pro计划在2024年年初在美国发售。
该产品在硬件端展现出当前消费电子领域顶尖的参数水平,有望提供超越市面相关产品的硬件体验。而在软件应用端,与当前主流的2D屏幕相比,空间计算所代表的3D体验将从手势、眼动、语音等维度塑造用户交互的全新范式,推动软件应用和制作技术的变革。
中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,消费电子有望快速发展。目前,手机销量、库存已经触底,华为回归引领复苏行情;PC经过2022年的去库存,2023年环比呈现复苏趋势。2024年,在华为提高出货量目标、苹果或将发布新品,以及产业链周期向上的预期下,消费电子有望快速发展。
行业基本面改善,创新驱动需求回暖
从基本面来看,电子行业的基本面正在逐步改善。
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3年11月,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6%。1月至11月,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6%,增速较1月至10月份提高0.9个百分点。
展望2024年,手机、电脑、服务器及IOT(物联网)在AI创新的驱动下需求有望回暖,苹果MR产品的创新也将推动行业快速发展,激发新的需求。国金证券表示,从中长期来看,AI 有望给消费电子赋能,带动电子硬件创新,同时带来新的换机需求。2024年看好AI新技术创新驱动,需求转好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。
中信证券建议,可以关注Vision pro硬件产业链的相关公司,以及有望受益于软件应用新范式的游戏、视频、内容制作等方向。
消费电子板块大放异彩
从盘面表现来看,202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,消费电子板块大放异彩。混合现实概念涨4.67%,增强现实概念涨4.32%,空间计算概念涨4.01%。
个股方面,歌尔股份、可川科技、道明光学、共达电声等多只个股涨停。
其中,歌尔股份是全球布局的科技创新型企业,主要从事声光电精密零组件及精密结构件、智能整机、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,公司在多个领域建立起较强的竞争力。据了解,该公司已与消费电子领域的国际知名客户达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。同时,公司也与VR/AR领域的品牌厂商展开合作。
可川科技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、光学薄膜器件和汽车动力电池绝缘系列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和销售。公司产品目标应用在苹果混合现实设备中CMOS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制程,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相关产品的送样验证工作。
共达电声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声学元器件、组件、解决方案提供商。公司与消费电子领域的众多国际知名客户保持合作。据了解,该公司已进入苹果供货商名单,部分产品已被苹果公司批量使用。

猜你喜欢

云天励飞战略投资机器人厂商神州云海,强强联手布局千亿市场


重症肌无力和运动神经元病有哪些区别?


股票金融配资 ,优质“菜篮子”对接大湾区


金正大(002470)6月13日主力资金净卖出30206万元


铜牛信息(300895SZ):拟以简易程序定增募资不超193亿元 投于方恒科技超算与金融云计算基地项目(一期)


字节跳动CEO梁汝波批评组织迟钝 2023年才讨论GPT


7月29日安凯客车涨停分析:新能源整车,汽车整车,无人驾驶概念热股


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95亿港元 净买入中国石油股份282亿港元


老古点金:黄金继续空看2348


佰维存储2023年预亏 IPO募6亿又拟定增募不超45亿元


超级周重磅来袭!11月5日各投行美元、欧元、英镑、日元最新交易策略汇总


日不落与新大陆:1930年贸易战


世界黄金协会:一季度中国市场黄金ETF总持仓创历史新高


杨紫琼新剧《星际迷航:第31区》,惊现巴黎世家设计造型!_菲利普斯_武器_格莎


从开元盛世到安禄山叛乱,历史大潮中的大唐国库丨书摘


五菱汽车2024年股东应占净利大增1156%,“菱势工程”引领开启增长新征程


2025年5月5日吴忠市鑫鲜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价格行情


为什么投资和事业很难同时成功?


配资AB盘:高风险高回报的双刃剑?


怎样杠杆投资:放大收益,也放大风险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