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多家中小券商停业 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
2024-06-17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香港多家中小券商停业 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
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,也是许多内地券商开拓境外业务版图的第一站。然而,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宣布停业的香港证券公司至少有25家,大多为香港本地的中小券商。
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市场总交易量下滑、行业竞争加剧等众多因素导致香港多家中小券商关停,进而可能造成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,客户更多集中到头部券商,大型券商的服务佣金和议价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,中小型券商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。
多家中小券商宣布停业
近年来,香港金融市场在交易量、成交规模方面出现了一定的下滑现象,券商业务相应承压。激烈的竞争为中小券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,大浪淘沙中,出于对营业成本和收益等因素的理性考量,部分实力较弱的中小券商纷纷选择主动停业。
记者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告信息梳理发现,今年以来,至少已经有25家券商发布停业公告,其中大多数为香港本土的中小券商,包括东美证券、华邦证券这样的老牌券商。
按股东背景,在香港从事证券服务的机构主要可以分为三类:一是以高盛、摩根士丹利等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和外资券商;二是英皇证券、耀才证券等香港本土券商;三是华泰国际、中信证券国际等内资券商在港开设的子公司。
市场竞争激烈是造成众多中小券商经营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。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9月30日,金融市场中的持牌机构总计为3236家,虽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8家,但总数仍然十分庞大。从AiPO数据网统计的港股券商综合成交排行来看,摩根大通、高盛亚洲、瑞银香港、花旗环球等外资机构的身影常常占据榜单前十名的位置。
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记者表示,在香港市场,大型券商和外资券商从业经验更加丰富,资金实力更为雄厚,其凭借规模、技术、品牌等优势,不断抢占市场份额,中小券商生存空间受到挤压。
“中小券商停业现象频繁发生,未来行业内的兼并收购动作可能有所增加,这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。”余丰慧表示。
内资券商在港持续深耕
当前,超30家内资券商在香港设有子公司,持续深耕不断取得新进展。今年,华泰金控(香港)成为香港交易所认股证“窝轮”发行商;国泰君安国际持续推进投行跨境协作,机构与衍生品业务稳中有升,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长27.7%。
郑志刚表示,在经营发展中,券商需适时对业务进行调整,扬长避短,收缩亏损的业务线,开拓具有潜力的新兴业务。
从香港证监会相关牌照的发放情况来看,第三季度,香港证监会共下发33张牌照。其中,第9类牌照(提供资产管理)和第4类牌照(就证券提供意见)数量较多,分别占比44%和36%,资产管理业务或成金融机构增加营收的发力方向之一。
针对内资券商在港子公司的发展,余丰慧表示,首先,应充分发挥内地母公司的优势,联动母公司的业务资源。其次,要持续补充资本,通过多种渠道融资,提升自身盈利能力,以稳定的现金流抵御风险。再次,应做好风险控制,当前跨境衍生品业务不断发展壮大,券商风险控制的水平也应随之提高。
“长期来看,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,保有长期深耕的价值,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,金融市场也有望回暖。在香港市场持续深耕有利于内资券商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更远。”郑志刚表示。
<!--

猜你喜欢

股票行情快报:复旦微电(688385)1月25日主力资金净买入79857万元


3月1日基金净值:平安0-3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债券A最新净值10855,跌008%


韵达股份:独立董事张晓荣因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被证监会处罚


新买的电车续航不给力?着实让人焦虑


股票配资知识 ,“大虹桥”建设三周年 引“流量”为“留量”


2024年1月31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肥膘价格行情


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,ST恒立或被终止上市


东来技术(688129SH):拟推23417万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


超越科技(301049)股东高德堃质押123027万股,占总股本1305%


异动快报:国光连锁(605188)8月8日14点28分触及涨停板


国庆假期的第一个旅游趋势,出现了


经营海外市场,怎能只靠低价?


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所有市场多空博弈思路人类行为,所有都在赚价格差,


达达集团发布第二季度财报:净营收15亿元 同比增长115%


上交所:奋力谱写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沪市股票ETF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


实达集团携手阿里云,共筑“云+算力+AI+教育”新生态


事关住房!重大变化!刚刚,国家标准来了


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,ST恒立或被终止上市


本周天气多云为主周五将再迎降水_气温_夜间_市气象局


释放积极有为政策基调 两大主线浮现投资机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