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书不学毛公鼎,纵是用功也枉然
2024-09-11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毛公鼎,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,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出土于陕西岐山(今宝鸡市岐山县),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鼎高53.8厘米,口径47.9厘米,重34.5公斤,圆形,二立耳,深腹外鼓,三蹄足,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,造型端庄稳重。
鼎内铭文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,有32行,长达499字,为西周青铜器之最,相当具有研究价值。
其内容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,被誉为“抵得一篇尚书”。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,奇逸飞动,气象浑穆,笔意圆劲茂隽,结体方长,较散氏盘稍端整。
李瑞清题跋鼎时说:“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,其文则尚书也,学书不学毛公鼎,犹儒生不读尚书也。”
清代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,毛公鼎被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,辗转民间,历尽波折。
1965年,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,放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,是永不更换的展品。后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大纪念章之一。
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,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,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,瘦劲修长,不促不懈,仪态万千。
章法纵横宽松疏朗,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,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。笔法圆润精严,线条浑凝拙朴,用笔以中锋裹毫为主。
在具体操作中应是逆锋而入,抽掣而行,提笔中含,锋在画中而至于收笔;其收笔未必笔笔中锋,只是轻按笔锋停止即可,即所谓“平出之法”。
因而在临写时应特别注意表现出线条的浑厚、拙重与雄强之气,但在表现轻重变化笔意时,不可有故作颤抖之笔,否则难以体现其真意而毫无生气可言。所以毛公鼎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临摹模版。

猜你喜欢

大连东联路首次大修,最新进展来了


金通灵(300091)1月22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60163万元


告别动物实验,新药还安全吗?_药物_方法_器官


股票配资正规靠谱的公司:找到你的金融盟友之路


遗尿症带来的危害很严重,家长一定要注意!


湖南张家界发生刑事案件致1人死亡 嫌犯已被抓获归案


密尔克卫(603713SH)发布上半年业绩,净利润311亿元,同比增长2274%


黄金第一季度预测:基本面向好,但实际利率构成威胁


拾野川:隐秘的自然天堂,探索未被发现的宝藏


广东新规划!全国首创植物迁地保护体系新架构


至纯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:“一种易于晶圆定位的传送机构”


日元又到生死一线!汇市套利交易盛行 干预“药效已难续命”?


告别动物实验,新药还安全吗?_药物_方法_器官


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


特朗普称将对所有在外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%关税


中国信通院启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编制工作


黄金爆了!高盛上调年底金价预测至每盎司3300美元


江信基金换帅:孙剑接任董事长 暂代总经理


A股进口替代50强出炉 AI芯片、光刻胶、科学仪器……谁空间更大?高成长高科技高胜率


A股龙虎榜丨大位科技涨停,上榜席位净买入123亿,沪股通买入5343万,两家机构位卖一卖二席位,卖出5137万
